文章總類

《與神同行,只是這次祂拿著酒瓶 – Henri Jayer Echezeaux》

因緣際會下, 老高何德何能分到半瓶的神之雫 (半瓶 15 萬來算, 一口不知道有沒有 1 萬), 也算是踏如葡萄酒界, 值得紀念的里程碑了, 其實, 不是追求高價酒, 而是朋友對自己專業的肯定. (這話你們信嗎?)

1989 年起,勃根地酒神 Henri Jayer 已經老的不太適合高密度的粗活了,於是將自已擁有的部分 Echezeaux 葡萄園全部委任給姪子 Emmanuel Rouget 來耕種,獲得收成後, 再自己釀造裝瓶 (雖然不完全是酒神的代表作, 但能接近神壇, 我還有甚麼好抱怨的呢?)

話說回來, 一瓶酒 30 多萬, 到底多少錢是花在酒質上? 讓我想到前陣子在某台灣熱門葡萄酒板上, 一篇酒友的留言, 引起廣大的討論, 其中有的討論的重點是, 葡萄酒是(農)產品還是藝術品?

針對這點, 給大家一本書, 有興趣的可以去讀看看MW Steve Charters 「Wine and Society” –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a drink」
老高在勃根地的恩師, 我就沒遇過有比他在葡萄酒專業上更加謙虛的人了, 題外話….至於我為什麼想提, 大家猜

這本書的第二章, 有提到葡萄到底是”農產品”還是”產品”, 其實並無一個結論. 先不談買家的心情 (我花 30 萬買一瓶酒, 你大爺的說我買了個農產品, 我一定跟你拼命阿)

而是先回到製作著身上來說..Henri ayer 很有可能覺得自己釀造的是農產品 (我”猜想”在那純普的年代, 酒神他老人家, 應該沒有想到他的酒可以賣到如此天價), 我們堅持他的酒是藝術品, 他老人家”很有可能”是老大個不情願地

而像 Opus One & Ornellaia 這類型的酒, 如果老高說它是農產品, 釀酒師跟酒莊是”有很大機率”跟掐死老高的

所以個人淺見, 酒款還是別人請的最好喝

以下是生硬又無趣的品酒文 (WSET的品酒系統真的很生硬, 但是很有推廣性, 然後我還是個考生, 很認命的每瓶酒都會寫)

淺磚紅色, 酒緣顏色呈老態, 酒況稍稍混濁, 但不影響品飲 (確定是未過濾酒款所導致, 無顆粒感).中高的香氣強度, 一開瓶有些微乾燥花香氣, 2小時後, 帶有集中的黑李子, 藥材, 例如甘草, 丁香, 皮毛野味肉味, 非常典型的 Echezeaux 風格, 空杯時, 可感受到些許的木桶帶出的煙熏味與香草的香甜感 

酸度: medium+ (揮發酸的感受強烈, 未過濾酒款其實不意外)
單寧: Medium (-) (如清風拂山岡, 一幌及逝去)
酒精: medium (剛開瓶時, 酒精感特重, 這我挺意外的)
酒體: medium + (酸度與酒精撐起了整體)
尾韻: 中長, 剛開瓶時是長尾韻

淡淡的香草香氣與藥材醃製的梅子果乾混和在一起, 交疊出老酒的層次, 動物皮毛野味與皮革快要蓋過全部的香氣,成為完全的主體, 揮發酸在整體中, 展現的較搶眼, 考慮可能是未過濾的釀造方式造成. 尾韻會帶出苦感.整體來說, 一開瓶最美, 那種所有味道在第一口的啜飲中, 一次性的全不爆發出來, 當下是真的完全感受不到 30 年的老態, 但 2 - 3 小時內, 一直在下降, 1990 的特級園來說, 一開瓶的第一口真的非常驚豔, 接下來毫無懸念的維持平衡的酒感, 到最後的衰弱, 可說是一瓶非常好的酒款 (我也意外自己沒用 outstanding 做結論) 

刻意留了一杯, 進行第二天的照面, 不意外的, 酒感非常溫順平柔, 但毫無生氣可言, 酒精, 酸度都溫順地跟小女人一般, 但毫無挑戰感. 

那股神該有的自信? 霸氣? 以及君臨天下.... 那就完全談不上了 (酸梅汁.....)

Similar Posts